塞北隆冬,我们冒着严寒赶往察右中旗巴音乡西水泉村,走访远近闻名的民间布艺传人、农村网红王秀珍。
走进王秀珍在自己家开的服装鞋帽店,映入眼帘的是陈列在货架上五颜六色、精巧别致、活灵活现的布艺品。里屋的正墙上,鲜红的“囍”字剪纸下面,一副“夫妻恩爱”贴剪得惟妙惟肖,饶有情趣。没等我们询问,性格爽朗的王秀珍就告诉我们,这是为儿子订婚自己亲手剪的。
爱上布艺
今年53岁的王秀珍出生在山西省大同县西坪镇,小时候家里人口多、生活拮据,因而小学还没有读完就辍学回家。在帮着大人干家务活儿、带小孩的同时,奶奶教妈妈剪纸和做手工布艺的情景让幼小的王秀珍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老辈人的言传身教,让王秀珍从小与剪纸和布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几岁开始,她便在奶奶和妈妈的指导下,用布料裁剪缝合拼制老虎、公鸡等各种图案的布艺,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布艺是以布、绸、绢、缎为主要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手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王秀珍说。她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坚持潜心研究,不断丰富布艺品类,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过去的只能做几种传统样式一直到现在的200个种类,光一个抱枕套图案就有60多种。他的布艺作品绣工精细、形象传神,诸如宝葫芦、南瓜、团圆虎、喜兔……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不同的寓意,表现了对艺术的倾心追求,凝聚着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寄托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成为网红
2007年,王秀珍随一直在大同打工的丈夫迁到巴音乡。最初,村里人都不认识她,她的剪纸和布艺制作手艺只有左邻右舍知道。大家时不时过来看看她的作品,学学她的手艺。她也很乐意把她的“成果”与大家分享。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周围十乡八里的阿姨姐妹们常常慕名前来向她讨教,有的买几件布艺品回去当样子学着做。王秀珍也渐渐成为当地的名人。她的布艺作品在乌兰察布市征集优秀“手工艺品”活动中,获得优秀奖;2021年9月,又有8件作品被选送到内蒙古展览馆。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为王秀珍的布艺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2019年以来,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带着她精湛的布艺技术,频频活跃在网络平台上,宣传传统布艺文化,传授布艺制作技术,为网友们现场穿针引线示范制作布艺,吸引了山南海北的众多布艺爱好者。王秀珍的粉丝达到了4万多人,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布艺成品达7300余件,同时还卖出许多用作缝制的布料,产品远销黑龙江、宁夏、山东、浙江等多个地区。布艺制作要经过画、剪、裁、纳、绣、粘、包、合等十几道工序,为了让每件售出的成品都是精品,得到顾客认可,王秀珍总是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地完成每一道工序,从不敢在任何一个细节上草率马虎,有的产品机工少、手工多,做一个要花费两天的时间。
只想传承
王秀珍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民间艺人。她精湛娴熟的布艺技术、毫无保留的诚恳态度,引来一大批姐妹们争相“拜师”学艺。但是,事物总具有“两面性”。一些从网上学得她手艺的人,在能够独立制作布艺品时,就不再购买王秀珍的布艺成品,这使她的业务量下降不少。有人开玩笑地说,这真是“教出徒弟,饿死师傅”。对此,王秀珍只是淡然一笑说:“我做布艺并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主要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门民间艺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爱布艺、做布艺,能够让这种传统艺术一直传承下去。如果跟我学习的姐妹们能通过做布艺增收致富,那我的付出就更值了”。这朴实的语言体现了一位普通农妇、一位布艺传人高尚的情怀。
如今,王秀珍仍在网络上热情传授布艺制作艺术,并在自家的服装鞋帽店开展免费培训,帮助周围更多的姐妹们提高布艺制作水平。(张志明 张文杰)
责任编辑:石毅 李国栋